开栏语:
在自治区党委、政府高位推动下,内蒙古以“起跑就领先”的魄力,按下科技“突围”快进键,锚定稀土、储能、氢能、乳业、空天计量等战略领域,以“非常之举”在重点点位上精准落子,让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“关键变量”与“最大增量”。
这里既有“工业维生素”稀土的“精密蜕变”,也有绿电储能的“绿色革命”,更有氢能领域的“零碳突破”……每一个点位“突围”都在寻找高质量发展的“最优解”。为此,我们特开设“突围进行时”专栏,将目光对准这些滚烫的创新现场,记录“卡脖子”技术突破的艰辛,见证新质生产力破茧的喜悦,倾听科研人员勇立潮头的心声,共同书写北疆大地向新质生产力进军的生动篇章。
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“新蓝海”,正引领着交通与产业变革新浪潮。近日,内蒙古自治区科技“突围”工程低空经济点位“低空立体交通网飞行安全评估和飞行运行保障的技术与示范应用”项目正式获批启动,项目由内蒙古交通投资(集团)有限责任公司牵头,联合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、内蒙古大学、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、通号低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,共同打造适应极端环境的低空安全保障体系,为低空经济发展筑牢“安全屏障”。
展开剩余56%“内蒙古拥有118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,草原、荒漠、山地等多样地形为低空飞行提供了丰富场景。”项目负责人徐宗奇介绍,低空飞行能让呼伦贝尔草原的应急救援从绕行200公里缩短至20分钟直达,让阿拉善盟的沙漠治理监测效率提升50%以上,内蒙古凭借空域、地形、政策等优势,正成为低空经济发展“试验田”。
然而,广域空域监管覆盖难、极端气象条件下设备适应性差、航路规划与调度效率不足、跨部门协同监管滞后等问题,如同“拦路虎”般制约着低空资源的高效利用。这些难题让丰富的低空资源难以充分盘活,亟需一套量身定制技术方案。
瞄准这些核心痛点,项目团队以问题为导向,构建“多源感知-冗余容错-智能调度”全链路协同体系,通过三大技术突破破解难题。针对广域与极端环境,团队将研发低空多源融合探测与一体化监视设备,整合雷达、光电、无线电、静电探测等手段,即使在10公里以上间隔布站、沙尘强风等极端条件下,也能精准捕捉“低慢小”目标,为低空装上“千里眼”,彻底解决“看不清、易失效”问题;在航路调度上,创新设计基于自适应四维动态网格模型的“主-备航路弹性结构”,融合气象、地形等多维数据,智能算法能在复杂地形中快速规划最优航路,遇突发情况实时切换备用航路,如同为飞行器配备“动态导航”,保障应急救援、物流配送不耽搁;同时,打造“监-管-控-服”一体化数字化平台,打通跨部门数据壁垒,通过智能流量预测模型精准预警异常,自动化审批大幅缩短空域申请周期,实现从规划到监控“一站式”管理,让低空运行“管得好、行得畅”。
该项目在服务内蒙古生态监测、应急救援、精准农牧业、物流配送等特色场景的同时,还将通过构建适应极端环境的低空安全保障体系,为全球类似地域低空交通管理输出具有“中国特色”的解决方案。从“看得见”到“行得畅”再到“管得好”,推动形成“空天地一体化”现代交通网络,为低空经济发展装上“安全翅膀”,让低空经济真正成为拉动区域发展“新引擎”。
(来源:自治区科技厅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处)
发布于:北京市九五配资-正规线上配资-武汉股票配资公司-炒股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